
“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临邛古城,作为巴蜀四大古城之一,规模宏大,人烟稠密,自古便有‘烟水良田鱼米之乡’的美誉。
位于古城核心区域的大北街上,有一座书塾,为临邛首富卓家牵头集资所开,青砖黛瓦,曲径通幽,静矗于绿杨深处。
书塾朱漆大门正中的鎏金匾额上写有“白鹿书塾”四个大字,左右两边楹联为“默而识之,诲人不倦;思而学之,有教无类”。
书塾占地不小,原是卓家私宅,只因开办书塾需要场地,卓家家主便将其无偿捐赠了出来。
远山如黛,薄雾浓云,春寒料峭,冻杀少年,每年熬过冬天之后,总会有一段初春的日子,反而更冷,就像战场上的回马枪一样,让人防不胜防。许多上了岁数的老人,往往一个不慎,便会“中枪”,撑不过这道鬼门关。
陈春杳杳,来岁昭昭,迟暮尔尔,烟火年年,开学第一天,窗明几净的书塾学堂里,十数位少年少女围坐一团,叽叽喳喳,相互谈论着自己在过年期间的经历,多是些“自家年夜饭的桌子上都做了那些好吃的”、“各自都收到了多少父母长辈赠予的压岁钱”之类的话题。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些人的福气,是打娘胎里自带的,注定一生下来,就有锦衣玉食,富贵荣华,而有些人,却恰恰相反,仅是为了吃饱穿暖,便需用尽全身力气。
学堂左侧阴暗的角落里,一名缊袍敝衣的清瘦少年正襟危坐,自顾自地看着摊开在木桌上的书籍,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少年名叫墨白,不同于正在聊天的十数位男男女女,出身富贵门庭,家境优渥,不愁吃穿。
墨白自小便被父母遗弃,是卓府一位上了年岁的嬷嬷墨兰,在一个彗星袭月的夜晚捡到并收养了他。
一老一小,过了十来年相依为命的日子,今年初春,嬷嬷墨兰去世后,墨白则又变回了曾经那个孤苦伶仃的可怜人。
“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高气爽好玩耍,严冬难耐望来年。年复一年又一年,年年都在等明年……”
一个身披雪白狐裘的锦衣少年,嘴里叼着一根不知从哪里薅来的狗尾巴草,双手交叉置于脑后,一边念着打油诗,一边悠哉游哉地走进学堂,径直坐在墨白身旁。
锦衣少年姓卓,名不斐,是卓家二少爷,纨绔子弟一个,臭名昭著,其娘亲在生他时难产而死。
卓家家主心疼他打娘胎里出来便没了母亲,对其颇为放纵,他便仗着卓家家主的溺爱,在临邛城里斗鸡走狗,恣意旷荡,任性胡为,无法无天。
卓不斐与墨白同龄,都由嬷嬷墨兰照看着长大,二人的家世、性格相去甚远,却偏偏合得来,彼此成了最为要好的朋友。
“小白,我吟诵的这首诗咋样?有没有觉得振聋发聩,让人深省?”
卓不斐面容俊秀,一双丹凤眼,更为其增添了三分英气,没得到墨白的回应,他便一手勾住墨白的肩头,伸长脖子,将脑袋凑在墨白耳后,去看墨白正在看的书籍内容。
墨白好读书,却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待卓不斐看清桌上这本书还是自己从家里藏书阁拿出来借给他的后,瞬间便失去了兴趣。
墨白伸手推开卓不斐的脸,眼睛却依然盯着书本,敷衍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诗才又增长了一大截,若是以前只有我俩屁股底下的凳子这么高的话,现在当有放书的桌子这么高了。”
卓不斐吐出嘴里含着的狗尾巴草,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阴阳怪气的,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
墨白漫不经心地道:“我当然是在夸你呀,不然你以为呢?”
卓不斐做出一副败下阵来的表情,道:“行了,不和你贫,告诉你一件正事。”
墨白插好书签,合上书籍,砸吧砸吧了嘴,啧啧道:“在你这儿能有什么正事?醉月楼又来新人了?说吧,是叫桃红呢?还是叫柳绿?”
“不是和你说笑,”卓不斐贴在墨白的耳边,低语道:“这个月二十二号,道一剑宗将会广开山门,四方收徒,你不是从小就想着要修真炼道吗?这下机会来了,届时咱哥俩一块儿去试试,说不定真能混个仙人当当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浩瀚天地,包罗万象,深山大泽,多生龙蛇,密林幽谷,虎豹盘踞,至于山野精怪,珍禽异兽,更是数不胜数。
相较于这些生灵物种,人族或在体质上相对孱弱,但万物灵长,却是绝非虚言。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无数人族先贤筚路蓝缕,苦苦参悟天地造化,终于开创出修真炼道之法,以血肉之躯,掌强横力量,控万千变化,可搬山倒海,降妖镇魔;亦可益寿延年,凭虚御风,遨游山河,自在逍遥。
白云苍狗,岁月悠悠,时至今日,世间修仙之人,犹如雨后春笋,络绎不绝。
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旁门三百,左道三千,所修功法林林总总,俱不相同,随之而来的正邪之分,门派之别,便逐渐深入人心。
人心鬼蜮,好似幽幽深井,最是教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由之所起的勾心斗角,争伐杀戮,更是屡见不鲜,在所多有。
卓不斐口中提及的道一剑宗,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创派至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为当今正邪两道之首,其山门所在,离临邛古城不远,就在城南郊外的白鹤仙山之上。
西南之地,剑修如云,门派林立,而道一剑宗,却是天下所有剑修心中的练剑圣地,其山上门人皆以自己身为道一剑宗的一份子为荣。
据宗内古籍记载,道一剑宗开派祖师道一子三十岁时,为情所困,弃家外游,途经白鹤仙山时,得遇仙人,授以修仙之法,传其各般精妙绝伦的剑术法门。
道一子得此奇遇,受用无穷,遂在白鹤仙山山顶结庐而居,潜心修炼,数十年之后,乃有所成,于是下山闯荡,收徒授艺,道一剑宗便由此而来。
创派初期,道一子凭借自身高深莫测的修为,声名鹊起,经历几多风雨之后,更是威名远扬,连带着道一剑宗也一跃成为正道魁首,及至今日,道一剑宗已然成为参天巨树,玄风大振,门徒如云,威名显赫,领袖群雄。
见卓不斐说得郑重其事,墨白也不再打趣他,正色道:“消息可靠吗?自从十六年前道一剑宗圣子叶孤鸿叛出师门,与九幽殿魔女易霜雪私定终身、互许白头之后,道一剑宗便不再收徒,怎的今年又会重开山门,再次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