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的北京,一座古老而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李建国站在红星轧钢厂的大门前,望着天空不禁感叹了一声:“这老天爷也真是会玩。”
李建国原本是2022年天津一家大型食品公司的仓库保管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值班室一边吃饭一边追剧《情满四合院》,结果因为情绪过于激动,不小心让食物卡在喉咙,竟然这样猝然离世,醒来后发现自己竟穿越到了1965年的这个世界。
“唉,这种狗血的魂穿剧情真的让我赶上了。”
他无奈地苦笑了一声,但转念一想,事情既然发生了,那就随遇而安吧。
他快速整理了原身的记忆,发现这个身体是一名刚刚从中专毕业的学生,专业是物资贸易,今天带着学校开具的介绍信前来红星轧钢厂报到。
同时,他还了解到自己的家庭背景:原身出生于农村,父亲早逝,母亲病重,在等到来自不易的录取通知书后不久便撒手人寰,之后跟随爷爷生活。
可今年春天,连爷爷也离开了,从此只剩他孤身一人。
“典型的‘开局啃老’剧本嘛!”
李建国低声嘀咕了一句,但很快又觉得命运似乎对自己还不算太坏。
中专生的身份在这个时代可不是小觑的角色——国家统一分配工作,而且直接进入单位就拥有干部编制。
这样的待遇若是放在农村出身的孩子身上,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如果真的穿越成了农民,那日子才叫一个惨烈!那个年代的农村和后世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农民的生活极其艰难,不仅要忍受饥饿,还要日复一日地劳作,直到改革开放才能见到一点曙光。
而现在的情况,显然是天赐良机。
这时,轧钢厂门口荷枪实弹的警卫提醒了他现实的任务。
“不管怎么样,先把这差事稳住再说!”
李建国定了定神,从挎包里掏出介绍信,走向警卫。
“同志,你好,我是今年分配来的中专毕业生。”
他恭敬地将介绍信递过去。
警卫扫了一眼,挥了挥手说道:“跟我走吧。”
警卫带着李建国来到了门岗内的警卫室,简单登记了一下信息后,便让他继续往办公楼方向走。
填写表格时,李建国内心颇为感慨:这个时代的效率倒是简洁明了,不过稍微缺乏一点人情味儿。
完成登记手续后,另一名警卫带路前往办公楼。
一路上两人互不搭话,对方态度冷漠,李建国也懒得开口寒暄,索性默默跟随步伐。
不久之后,他们来到二层的人事科。
警卫停下脚步,随意扔下一句:“这是人事科,你自己去报到吧。”
话音未落,他就转身离去。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解释或者引导,这种粗暴的做法差点没把李建国气笑,“这就是当时的接待标准啊……”
李建国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调整好衣着后轻轻敲响了办公室的房门。
两声轻叩过后,屋内传来一个女性略显机械的回复:“请进。”
他推门进去,目光所及,是一张朝向门口放置的办公桌,背后坐着一名三十出头的女工作人员,面容普通,此刻正低头埋头书写着什么内容。
“同志,您好。
我叫李建国,刚从商务学校毕业,现在被分配到轧钢厂工作,今天特来报到。”
李建国站在桌前,腰杆笔直,话语间透着一丝拘谨却充满诚意。
对面的女人抬起头,略带审视的目光打量了李建国一番后笑着说道:“小伙子长得挺精神啊,还是商务学校的毕业生,这可是难得的人才呢。”
听到这样的夸赞,李建国不禁腼腆一笑,心中却有些疑惑,不知对方的话是真是假。
毕竟他穿越到这里,连自己的样貌都不清楚,只知道一米八的个子在这个时代算是鹤立鸡群了,应该不会太差。
女人看着李建国的表情,再次笑了笑,接着自我介绍道:“小李同志,我是人事科的孙红梅,科长。
先把你的介绍信给我看看吧。”
一听此言,李建国赶忙从随身携带的挎包中翻找出介绍信和档案,恭恭敬敬地递了过去。
孙红梅接过后仔细查阅,待确认无误便点头道:“李建国同志,你中专期间主修物资贸易专业,在我们厂里,最适合你的岗位是采购科。
这样吧,就将你安排到采购三科工作。”
“好的!谢谢孙科长,我服从组织安排!”
李建国连忙点头应下。
他心中暗喜,采购科是个不错的岗位,尤其是在外出采买的时候总能有一些额外的好处,这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好差事。
孙红梅继续说道:“鉴于你是中专生,实习期间的行政级别定为八级办事员,月薪33元。”
这一数字令李建国倍感满足,因为放在这个年代,33元每月已是相当可观的工资水平了。
许多人实习期工资只有十几块甚至更少,由此可见,学历确实决定了起点的不同。
---
随后,谈及入职手续办完之后的具体安排时,孙红梅准备让人带李建国去采购三科报到。
这时,李建国突然停下脚步,对孙红梅恳切地说:“孙科长,其实我家住在房山农村,在城里并没有落脚之处。
您看厂里能不能帮忙解决我的住宿问题?”
听了这话,孙红梅稍作思考,说道:“行吧,我可以联系街道办为你安排临时住所。
我这就给你写一封介绍信,等下你可以直接拿着去街道办处理。”
李建国感激不已:“哎呀,真的太感谢孙科长了,如果没有宿舍,我今晚可只能露宿街头了。”
孙红梅摆了摆手,笑着安慰道:“别这么说嘛。
工厂培养的人才怎么能让大家没地方住?我会安排人带你去采购三科报道,今天上午办好相关事宜后,下午你就抓紧去街道办落实住房吧。”
于是,孙红梅随即派了一名手下——人事科的办事员陈明,带着李建国前往采购三科报道。
一路上,陈明表现得颇为热情周到。
与那些只顾纪律、缺乏灵活的警卫们不同,身为人事科工作人员的陈明更加擅长交际,主动向李建国介绍起工厂的大致情况。
借由这次机会,李建国也逐渐明白了采购科的基本架构:作为国家重要的企业之一,这家拥有上万名职工的轧钢厂共设置了三个采购部门,分别是采购一科、采购二科以及他即将加入的采购三科。
在这其中,采购一科与采购二科负责计划内的物资采买。
一旦有采购任务下达,只需凭条子领取即可运回。
而采购三科则有所不同,其职责在于购置计划外的物资,这部分完全取决于采购员的能力大小。
采购员在转正之后,每月都设有固定的任务额度,完成任务者将得到厂里的奖励,未达标则要承受批评。
李建国心知肚明,在国家资源匮乏的大环境下,仅靠计划内物资,工人们勉强可以果腹,但要说吃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工人尚且难吃饱,更别说领导层的饮食问题了。
当下的工人和领导关系与后来大不相同,如果某些人在大家普遍饥饿的情况下还敢挪用计划内的物资用于个人享用,恐招致全厂愤怒,因此采购三科的存在就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边聊边行,很快便抵达采购三科的办公室。
陈明毫不犹豫地推开办公室大门进入,这是一间较大的办公区,摆放着十余张桌椅,约有五六人正在埋头工作。
陈明径直找了一位相熟的同事打听科长是否在此办公(三科科长也姓陈),得知答案后便带着李建国入内。
来到陈科长办公室门前,陈明轻轻敲响房门,听到应答后才推门进屋。
“陈科长,您好!这位是新分配至三科工作的中专毕业生李建国,特地来报到。”
陈明面带笑容地介绍道。
陈科长微微点头,并打量了下李建国:“好,我已经知道了。”
“好的,科长,人我已经送到了,那我就先行告退了。”
陈科长又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其他话语,陈明望了李建国一眼,随即转身离开。
陈有福目光看向站立一旁的李建国,“李同志,欢迎您来到采购三科工作。
未来工厂生活有任何困难,只要能解决的我都会尽力协助您。
希望您能在岗位上勤恳工作,为轧钢厂争取更多物质支持,完成科室目标。”
“是,保证全力以赴,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李建国连忙站直身姿表态忠诚。
“李建国同志,你的住宿安排人事科那边有通知你吗?”
陈有福问道。
“报告科长,刚从孙红梅科长那里领取的介绍信,报完到就会前往街道办事处办理相关手续。”
李建国回答。
“嗯,既然清楚情况,我也不多占你时间了。
你刚刚报到事务繁杂,现趁早上还能及时处理街道办那边居住及户口粮食问题,限定一天之内必须解决个人事宜,后天开始正式上班。”
陈有福语气平稳地说道。
“明白,那如果没有别的吩咐我现在就回去着手处理。”
“嗯,出门时顺便和各位同事互相打个招呼,做个初步认识。”
“好的,谢谢科长!”
说完李建国退出了办公室。
来到外面宽阔的办公区域,向同事们作了简短自我介绍后,称还有街道办事物即刻先行离岗,赶去办理宿舍以及粮本相关事务。
轧钢厂出来后,李建国脑子仍然混沌不清,隐约觉得科室的领导对他颇为冷淡。
他一想也正常,毕竟这是头一回碰面,双方之间毫无交集,凭什么对方就非要热情似火。
李建国甩了甩脑袋,决定暂且把这些搁置一旁,当务之急是先搞定住处问题,等安顿下来,再仔细回忆今日种种。
他在厂门口向值班室询问了红星街道办的具体方位,随后便匆匆往那儿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