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仙历54863年4月5日
岁至清明,苍穹之上云霞翻涌,仙雾氤氲。
断魂崖边,漫山遍野的往生花肆意盛放,花瓣如蝶,在略带凉意的春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幽微而神秘的香气。
一位身着补丁锦衣的中年妇人静静伫立在两座坟冢前。
她面容形同枯槁,眉眼间无声的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妇人缓缓蹲下,手中的动作轻柔而又虔诚,将精心准备的祭品一一摆放在墓前。
“爸,妈,今天是清明,我来看你们了。”
妇人的声音略带沙哑,在这寂静的崖边悠悠回荡。
她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温柔地抚摸着墓碑,“你们走之后,家里一切都好,只是总觉得少了你们,心里空落落的。”
她的手轻轻触碰着墓碑上的刻字,像是在与久违的亲人握手。
“这些年,我一直努力操持着家里,不敢有丝毫懈怠,孩子也懂事。”
妇人微微停顿,眼中泛起一丝期许。
“只是这修仙之路艰难,想翻身还得看下一代。”
她抬起头,望向远方仙宗所在的方向,那里灵气汇聚,祥光万道。
“爸妈,你们在下面一定要好好的。”
妇人边说边拿起一沓冥币,缓缓放入燃烧的火盆中,冥币瞬间化作点点火光,飘向天际。
“这回我烧的多多的,生前活的不容易,你们在那边可别省着花。”
火苗映照着她的脸庞,忽明忽暗。
“你们最疼爱的孙儿,马上要参加升仙大典了。”
妇人双手合十,神色庄重,“大典竞争激烈,无数凡人都想拜入仙宗。你们一定要保佑望仙,让他在大典上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成功拜入仙宗。”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满是对儿子的关切与期望。
微风拂过,吹动着妇人的发丝,她静静地站在那里,许久都未曾离去。
似乎在等待着先人的回应,又像是在享受这与亲人“相聚”的片刻时光。
直到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妇人才缓缓转身,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祖坟。
夜幕彻底笼罩了大地,妇人的身影渐行渐远,隐没在蜿蜒曲折的山径尽头。
而此刻,在家族那略显破败的宅院里,昏暗的灯火在风中摇曳,勉勉强强地照亮着四周。
李望仙待在自家狭小的房间,墙壁上的灰泥层层剥落,露出斑驳的砖石。
屋内仅有一张破旧的木桌,桌上零散地放着几本缺页泛黄的修仙入门书籍,纸张脆得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
角落处,一个简易的聚灵阵,由几枚灵力微弱的灵石勉强支撑运转,发出时断时续的嗡鸣声,汇聚的灵气稀薄得可怜。
李望仙的父亲,曾经也怀揣着修仙梦想,满心渴望在仙途上大展宏图。
然而,天赋的限制让他在修炼之路上举步维艰,即便拼尽全力,也始终未能突破炼气七层的瓶颈到达练气后期。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不得不放弃修炼,常年在外奔波,给一些仙门世家充当杂役,最终积劳成疾,早早离世。
他的母亲本是普通凡人,在父亲去世后,独自拉扯李望仙长大。
为了给儿子凑齐购买修炼资源的钱,她每日天不亮就出门,采摘山间的灵草,拿到集市上去售卖,哪怕只能换取几枚微不足道的符钱,也觉得是为儿子的修仙之路添了一份助力。
李望仙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强大的长辈为他遮风挡雨、提供捷径。
但他从未抱怨,反而比任何人都更加勤奋刻苦。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下,他就在院子里挥剑练气,简陋的木剑在他手中舞得虎虎生风。
无数个夜晚,他借着昏暗的灯光研读修仙典籍,直至双眼布满血丝。
就在李望仙盘膝而坐,试图在这简陋的环境中凝聚灵力时,破旧的木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母亲那瘦弱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她手中捧着一件打着补丁的衣衫,眼神中满是慈爱与心疼:
“望仙,明天大典,穿上这个,虽说简陋了些,但也是娘的心意。”
李望仙站起身,接过衣衫,看着母亲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心中一阵酸涩:
“娘,您放心,我一定会成功,让您过上好日子。”
母亲微微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块小小的灵晶,散发着微弱的光芒:
“这是娘攒了好久才买到的,虽说灵力不多,但关键时候,或许能帮你一把。”
李望仙接过灵晶,手心里全是汗,灵晶在他的掌心显得格外冰冷。
母亲抬手,轻轻抚了抚他的头,声音温柔却难掩疲惫:
“望仙,明天去大典,别害怕,咱尽力就好,娘不盼别的,就盼你平安。”
李望仙喉咙发紧,眼眶酸涩,只能用力地点点头,把满心的决心都咽进肚子里。
母亲离开后,李望仙迫不及待地盘膝而坐,将灵晶贴在丹田,全神贯注地引导灵力。
可他的经脉就像干涸的河道,灵晶里的灵力如同水滴,无论怎么努力,也只是勉强渗透进去一点点,在他体内游走时,仿佛随时都会消散在这简陋的房间里。
李望仙咬紧牙关,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直至天色微亮,也没能让灵力再多融入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