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陛下?陛下?”
耳边传来急促的呼唤声,陈楚被人轻轻摇醒。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下意识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含糊地问道:“啊?食堂开饭啦?”
“陛下!您这是睡糊涂了吗?”
陈楚一愣,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一个身着古装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他身旁,神情恭敬中带着几分焦急。
那人头戴乌纱帽,身穿绣着祥云的锦袍,怎么看都像是个……太监?
“你叫我……陛下?”陈楚瞪大了眼睛,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
“哎呦!陛下呀,您不是陛下,那谁敢是呀?”那太监一脸无奈,仿佛陈楚问了个天大的笑话。
这时,坐在陈楚右侧的一位头戴凤冠的女子缓缓开口,声音如清泉般柔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今日想必是累了,不如早朝就到此为止吧?”
陛下?早朝?
陈楚心头一震,目光迅速扫过四周。
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群臣肃立,目光或恭敬或疑惑地聚焦在他身上。
他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仿佛有十个大锤在敲打。
“我这是……穿越了?”陈楚低声喃喃,下意识抬手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试图让自己清醒过来。
就在这一瞬间,一股陌生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大楚,一个从未在任何历史记载中出现过的王朝。
而他,是这大楚的最后一位皇帝,楚文帝,楚晨。
“好消息,我穿越成了皇帝。”陈楚苦笑着自嘲,“坏消息,这大楚……已经濒临灭国了。”
如今的大楚,已是风雨飘摇,国运岌岌可危。
外有强敌环伺,魏国与乾国两大强国虎视眈眈,不断蚕食疆土。
周边小国亦如饿狼般频繁侵扰,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内则朝堂混乱,权臣宦官把持朝政,各地藩王借“清君侧”之名纷纷起兵,讨伐他这个被世人唾弃的昏君。
讽刺的是,原身这位楚文帝,对此竟视若无睹,整日沉溺于酒池肉林,醉生梦死,全然不顾江山社稷。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的荒唐行径早已传遍朝野。
后宫之中,不仅有先皇的妃嫔,更有大臣的妻女……
如此荒淫无度,引得众臣愤慨,纷纷倒戈,与藩王联手,誓要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昏君。
国家将亡,作为一国之君的他,自然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这才刚穿越,难道就要陪葬?”陈楚心中忐忑不安。
眼前的大楚,已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既然无力回天,他自然不愿坐以待毙,不如在亡国之前寻机脱身,提桶跑路!
不过,大楚的灭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若此时仓皇出逃,恐怕也是死路一条。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陈楚心中悄然浮现,他要加速大楚的灭亡,越快越好,最好明日便国破家亡!
陈楚正欲低声吩咐身旁的老太监王德胜为自己准备逃亡的行囊,忽然意识到自己仍身处早朝之上。
满朝文武的目光如炬,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嗯咳咳!”陈楚清了清嗓子,故作镇定道:“诸位爱卿,若无其他要紧事,今日早朝便到此为止吧!”
殿下的文武百官闻言,纷纷低下头去,似乎确实没有紧要之事需要禀报。
就在此时,大楚宰相柳明志迈步上前,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陈楚眉头微皱,心中暗自祈祷不要是棘手之事,“柳相,此事是否紧急?若非燃眉之急,不妨改日再议。”
柳明志神色凝重,语气中透露出不容忽视的紧迫感:“陛下!臣所启奏之事,关乎大楚的未来命运!”
“魏国已派遣使臣前来,提议与我大楚和亲。臣以为此议甚善,和亲不仅能巩固大楚与魏国的邦交,更能借魏国之力,化解乾国对我大楚的侵略之危!”
陈楚眉头紧锁,目光扫过殿下的柳明志。
正是这位宰相,与其他几位权臣一手将他推上了皇位。
难道他们不知,这后宫之中没有一位公主可供和亲?
魏国又岂会不知此事?
“柳相,”陈楚的声音冷如寒冰,带着帝王的威严,“朕以为,大楚尚未沦落到需要靠女子和亲来换取和平的地步!”
柳明志却并未退缩,反而上前一步,语气急切:“陛下!请您三思!乾国的十万大军正猛攻我大楚西境,若再不采取对策,大楚又要割让土地给乾国!”
话音未落,殿内群臣纷纷附和,齐声高呼:“请陛下三思!”
陈楚冷笑一声,目光如炬地盯着柳明志,“柳相,既然你如此推崇和亲之策,那不如让你的女儿去吧。朕可以赐她一个公主的封号,魏国自然不会察觉。”
柳明志脸色骤变,额间渗出冷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臣女……恐怕不太合适……”
陈楚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决绝:“此事无需再议,就这么定了!”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群臣此刻十分默契地保持了沉默,无人敢出声反对。
毕竟,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和亲,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陈楚心中冷笑,他本没有打算和亲,但柳明志突然上奏此事,正好给了他一个机会。
让柳明志的女儿去魏国和亲,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魏国发现大楚的欺骗,从而激怒魏国,继续派兵攻打大楚。
“臣……遵旨!”
柳明志万万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最终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尽管心中满是不甘,但面对这无奈的局面,他只能硬生生咽下这口哑巴亏。
此时,陈楚的目光又转向了大殿之上的陶琛。
刚才柳明志提起的乾军又来攻打大楚西境一事,正好提醒了他。
陶琛是大楚的大将军,他却是个贪生怕死的逃兵。
他之所以能坐上大将军之位,完全是因为原身轻信了他的谎言,让一个逃兵冒领了军功成了大将军。
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逃兵,但陈楚此刻就需要陶琛这样的人才。
“陶将军。”
“臣……臣在!”被点到名的陶琛战战兢兢地走到殿中央,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
“陶将军,如今乾国十万大军正兵临大楚西境,战火燃眉。朕命你亲率大楚现有能调用的所有军队,火速前往抵抗!”
陶琛浑身一颤,急忙跪下,为自己寻找借口:“陛下!臣年岁已高,恐怕无法担此重任啊!”
陈楚冷冷地反问:“你不能担任,那谁能担任?”
殿中一片死寂,无人敢应声。
“此事无需再议!陶将军,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臣……臣遵旨!”陶琛心中满是无奈,却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陈楚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让陶琛去抵抗乾国十万大军,不过是让他去送死罢了。
大楚如今可调用的军队不足五万,而且大楚连年战败已经让将士们军心涣散没了斗志,如果再加上陶琛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大将军做统帅,此战的结局——大楚肯定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