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启示录:台湾传奇记者萧啸
红尘启示录:台湾传奇记者萧啸
连载中 现实题材 现实题材 全能 逆袭 都市 职场
109 总点击
0 总推荐
0 周推荐
3.5 万字数
2025-04-03 13:20:50
立即阅读 加入书架
手机扫码阅读
萧啸
1

作品总数

3.5

累计字数

3

本月更新

关注
命运的惊涛骇浪中,不屈灵魂自尘埃傲然崛起,以其雷霆万钧之势,奏响生命壮丽华章。
本书讲述令人心潮澎湃的传奇:年仅6岁的孩子在街头与命运搏斗,靠着混吃讨喝艰难求生,饱尝世间辛酸,历经九死一生,最终逆天改命,成就非凡人生。
萧啸的自传小说,揭开他从“街头之子”到台湾新闻界“记者之王”的惊世蜕变。其间磨难与伤痛刻骨铭心,每段经历都如惊雷般震撼人心。
他开创八卦新闻、狗仔跟监、美食探店等全新报道形式,为大众带来无限欢乐。18年的记者生涯,他秉持侠义之心,深入绯闻漩涡,为女性和弱者伸张正义,在新闻界书写无数传奇。
身处滚滚红尘,虽屡遭恶势力打压,深陷绝境,但他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却如利剑出鞘,锋芒毕露,不为世俗尘埃所蒙蔽。
本书取材真实,视角独特,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台湾省的风云变幻,写到90年代光怪陆离的新闻事件,再到21世纪祖国崛起、海峡两岸的沧桑巨变,展现社会发展脉络、爱恨情仇,以及人性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呈现跨越时空的宏大画卷。
这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和坚持的旷世传奇,恢宏磅礴的气势之中,隐藏抒情唯美诗篇,激励着每个人以无畏之姿,追逐心中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第1章:寒江孤影 烟波惊梦

●悬笔问渊:墨痕叩心

翻开泛黄的日记,那些被岁月浸染的墨迹,仿佛在向我低语——是时候把这充满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说给你们听了。

我将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把那些在命运齿轮间迸溅出的火花,以及时光长河里沉淀的感悟,精心编织成章。

或许在世俗眼光中,我不过是个平凡老者。但正如《道德经》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真正撼动人心的生命乐章,往往隐藏在寻常的市井巷陌。

历史长河里,漂浮着太多被时代辜负的天才。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信息如毛细血管般密布的时代,每个独特的灵魂,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共振频率。当我坐在书房,对着电脑敲下这些文字时,忽然觉得屏幕上的光标,恰似黑夜海面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自我介绍:两岸情缘

我叫萧啸,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曾在台北生活成长50年。2008年我回到祖国大陆,至今已往返海峡两岸17年,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内地度过。如今,我心系湖北,担任某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定居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

我选择在蕲春这片文化沃土安度晚年,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不仅是药圣李时珍的故里,更以"千名教授同一乡"的人文盛景,闻名荆楚。

每当我漫步青石板巷弄,总爱驻足聆听飞檐下叮咚的风铃,看朝阳为斑驳的粉墙黛瓦镀上金边。说来也奇,这方山水似乎格外养人,晨起对镜时,连我自己都惊讶于镜中人的容貌:眼角笑纹里盛着的晨曦,竟比年轻人还要清亮几分。

我常遇旧友新识感叹:"萧老,您这通身的气派,真叫人看不透年岁!相貌比实际年龄要年轻20岁,笑声能震落屋檐雪,这怕不是得了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失传的'青春逍遥散'?"

这般赞誉虽令人欣慰,却也暗生困惑:究竟是怎样的生命轨迹,让我这副历经沧桑的躯壳,仍然迸发着少年般的热力。

●青石巷弄:翠色新绿

巷口鲜花店的阿姨,总说我的面容是偷了光阴,明明鬓角落着雪,眼尾却开着桃李。这具被苦难打磨过的身躯,迎来了迟到的惊蛰。他们怎会想到,我这个把皱纹都笑成了涟漪的老者,曾在命运的寒窑里,蜷缩躲藏过半个世纪。

10岁那年的冬季特别漫长,当我蜷缩在楼梯洞底下时,生命才刚冒头,灵魂却已生出苍老的褶皱。但命运之神终究是慈悲的,它让悬崖边的野花蔓藤拽住了一个孩子的衣角,陪着他成长。

45岁那年坠入的深渊,比童年所有寒夜加起来更黑。当我在顶级写字楼的落地窗前松开领带时,西装口袋里装着三甲医院的抑郁确诊书。5百多个晨昏,我把自己锁成琥珀里的虫豸,直到某个雨夜,我被雷声惊醒的瞬间,才忽然听见少年时在花圃里埋下的蝉蜕,正在泥土深处颤动。

如今,每当朋友们问我永葆青春的诀窍,我会让他们去看“李时珍纪念馆”后那丛斑竹。去年旱季差点枯死的竹子,今春竟从焦黄竹节里迸出翡翠般的新枝。原来,有些生命偏要在灼痛里,才能淬炼出青翠的力气。

●都市丛林:跌宕人生

我的个性狂放,安稳的日子过久了就想兴风作浪,因此屡次跌倒。但凭借过人的胆识与智慧,我一次次爬起,再次跌倒,再爬起,历经数次大起大落,我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

从流浪儿到“记者之王”,从叛逆少年到人见人爱的乐天派,这其中的转变充满了精彩的故事。我并非“成功学大师”,无法教人如何发财致富,但我自诩“都市丛林求生专家”,一生历经无数挫折与灾难,却能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比蟑螂更顽强,比九命怪猫更坚韧。

尤其在情场上,我的经历堪称千奇百怪,光怪陆离,比小说更精彩,比传奇更不可思议。我也愿意将这些宝贵的“爱情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多享人生乐趣。

●土生本色:笔下粗鄙

我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因为情节过于复杂,故决定化繁为简,以平铺直叙的第一人称方式呈现。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写作虽然是我的专业,但基于成长背景,若有词不达意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再者,我自幼漂泊,常年辗转于社会底层,堪称地道的“社会人”。尽管我博览群书,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拥有18年的记者生涯,但骨子里依然难掩土生本色,难以装点文雅,笔下若有粗鄙之处,还望海涵。

●流浪生涯:失根兰花

我自幼挣扎求生,半工半读,直至31岁才以优秀成绩从台湾顶尖新闻学院毕业,完成学业。在此之前,我曾从事过160多种工作,其中最令人难忘的经历,莫过于在风月场所担任保镖,以及在夜总会管理坐台小姐。

我自幼立志想要成为侠客,为社会伸张正义。大学毕业后,同学们纷纷进入电视台、报社或跨国广告公司,而我却选择了当时在台湾备受冷落的杂志业,继续我的记者生涯,四处行侠仗义。

人们大多渴望成为人上人,追求社会尊重,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希望名利双收。然而,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流浪,如同一株飘在空中的兰花,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八卦新闻:生活乐趣

我血液里有躁动的因子,记者生涯也是如此,曾经涉足社会、影视、生活娱乐、医药、教育、财经及政治等多个领域的新闻报道。我天生创意无限,不喜欢墨守成规,因此而开创了八卦新闻、狗仔跟监,以及美食探店等新型报道形式。

“八卦新闻”此一名词,到底从何而来,没人说的清楚。但大家若能听我娓娓道来,便可以明确知道,我是如何发明狗仔跟监偷拍,如何发明八卦新闻,然后又如何开创美食探店的先河,因此而为大家带来了生活上的无限乐趣。

●四期四版:世界纪录

我在台湾新闻界,曾经发表了数千篇报道,累计超过1千多万字,篇篇轰动,字字千金,曾经创下周刊“连续4期4版”的辉煌成绩,刷新了全球杂志史记录,一个月为公司创收新台币1亿元。

众所周知,畅销书籍会再版,但新闻刊物如报纸、周刊及月刊,全球范围内从未有过再版的先例。然而,透过我所主导执笔的“呂安妮诽闻案”,《独家报道周刊》一经上市便被抢购一空,随即紧急再版,随后再次售罄,一周内连续4版。

一周仅有7天,再版需增补广告,印刷厂需加班加点,渠道需快速铺货。这意味着在这一周内,工厂与公司必须24小时连轴转,才能完成4版的壮举。

紧接着,下周再出刊,如同连续剧,再写新的新闻进展,结果才上市又被抢购一空,创下“连续4期4版”的惊人纪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震惊全球新闻界。

●绯闻专家:参透爱情

我曾是台湾社会新闻之王,根据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手中这支生花妙笔,往往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我更是业界公认的"绯闻解密大师",深谙男欢女爱之道,任何桃色事件经我之手,皆能抽丝剥茧,还原真相,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从1990年到2018年,18年间台湾所有的绯闻,以及所有以女性同胞为主角的新闻事件,我都拥有第一手资料,可以为大家深入分析。

尤其回望2001年,轰动全球华人社会的"璩美凤性爱光碟案",更是我记者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该事件不仅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讨论,更因其独特的新闻价值与深远影响,而被载入新闻传播学教材,成为研究现代传媒生态的重要范本。

●昔日辉煌:新闻传奇

我曾在台湾新闻界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然而主流社会并未给予我应有的认可,反而称我为“八卦新闻”;社会亦未接纳我,视我为“不三不四的垃圾人”。

然而,台湾省最具规模新闻集团的余姓创办人,被誉为台湾新闻界的泰斗,德高望重,他曾在1995年的员工大会上,以耄耋之龄公开对全体员工表示:“在座的所有记者,都应该向《独家报道》的萧啸学习!”

萧啸就是我,我即萧啸。我自幼便展现出反社会人格,年少时在校内调皮捣蛋,初中高中天天被记过;混迹社会时嫉恶如仇,专门与地痞流氓争斗;跻身中产阶级后,屡次与同事发生冲突;作为记者,我热衷与全台湾媒体打笔仗,甚至公然与黑社会叫板。

●文笔畅达:乐观进取

《独家报道》的创办人沈野先生,对我又爱又恨,多次欲将我开除,但考虑到不想与滚滚财源作对,最终屡次作罢。

我清晰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司与同事发生争执,但第二天又搞出大新闻。公司召开编辑大会时,沈野无奈的公开表扬道:“没办法,天才就是天才,萧啸是我们公司的台柱,他的写作功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我曾在湖北黄冈生活,这里是苏东坡的故居,我住在苏东坡刚到黄州的居所”定慧院”。每当我看到巷口那几株庞然古树,我就文思泉涌,自己建了一个微信群,天天往里面大发宏论,7年来写了几百万字。

我常自我标榜,说自己擅长编辑文字,曾在黄州这里执笔某餐饮集团《30周年特刊》,采访写作20多万字,搭配精心拍摄照片数千张,编辑成册,佳评如潮,因此自号苏西坡。

朋友说:“古有苏东坡,今有苏西坡,这坡比那坡,差的多。但你心态特别好,屡次遭逢人生挫败,但却永不轻言放弃,经常以乐观进取迎向困难,这种精神倒与东坡先生略有几分神似!”

●精彩绝伦:阅历丰富

为何我6岁便开始流浪?为何常说自己是“都市丛林求生专家”、“记者之王”?我曾交往过数百位女友,历经5段婚姻式的生活,我对爱情与婚姻的领悟是什么?

台湾省及大陆所有工作经历相加,我曾接触近2百种行业,我对职场的感悟是什么?我拥有18年的记者生涯,涉足影视、社会、财经、医药等多个领域,开创了八卦新闻、狗仔队及美食探店,我对社会发展的理解又是什么?

我为何来到大陆?这17年来,我如何闯荡大江南北,经历了什么;频繁往返两岸之际,我又领悟了什么?

●野叟狂言:青皮蒿粑

此刻提笔,忽觉砚台里研开的墨色,竟带着三分蕲艾苦香。老妻常笑我:"萧啸先生你这般掏心窝子写自传,难道是想把六十六载春秋熬成一锅醒世汤药?"

我笑而答曰:“在这人人都是故事拓印者的年代,我的文字不过是李时珍故里一味民间偏方,信者自可取艾灸之,疑者权当野叟狂言!”

窗台上晒着的陈皮,随着键盘起伏轻轻颤动,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我在写故事,还是故事在写我。

老妻说:”萧老的文字该用桑皮纸来裱,粗粝里透着筋道,比那些工笔描金的册子更耐得住年月!就像蕲春街头挑担叫卖的青蒿粑,爱它的人念着那口草木清气,嫌它的人皱眉说像嚼旧报纸,可谁又拦得住老婆婆日复一日敲响清晨的竹梆子呢?"

●视角独特:气势恢宏

本自传娓娓道来令人感慨的故事,一个年仅6岁便流落街头,靠着混吃讨喝度日的可怜孩子,饱尝生活的辛酸与风餐露宿的艰难,如何在乱世中挣扎求生,走向成功之路。

我是如何身经百战,历尽艰辛;如何从底层社会摸爬滚打,逐步蜕变为震撼台湾新闻界的八卦新闻之王。这一路上,我所遭遇的磨难重重,承受的伤痛深深刻骨,每一段经历都足以触动人心,催人泪下。

然而,即便身处滚滚红尘之中,我那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依旧闪耀夺目、熠熠生辉,始终无法被世俗的尘埃所遮掩。

本自传视角独特,从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感,写到90年代各种新闻事件,反映出社会的发展脉络、爱恨情仇,以及人性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再写到21世纪祖国的崛起,海峡两岸的变迁,呈现跨越时空的宏大画卷。

这是一部关于勇气、智慧和坚持的传奇故事,恢宏磅礴的气势之中,隐藏抒情唯美的诗篇,激励着每个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乡孤客:我思我在

昨夜整理书稿至三更,忽见案头风干的蕲艾条,竟在月光里腾起青烟。这让我想起李时珍晚年修订《纲目》时,是否也曾在某个露水沾衣的黎明,对着将熄的烛火哑然失笑。

原来,所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落在纸上也不过是几行蜿蜒的墨迹。

这些文字,或许成不了传世典籍,倒像是药圣故居墙角那丛年年自生自灭的夏枯草。待5千年后若有考古者拂去时光的积尘,或能从字里行间嗅出21世纪某个小镇,晨光如何浸润苍老的笔锋,暮色怎样晕染了字句间的沟壑。

临了,致赠诸君一包自制的蕲艾香囊:信者可将它悬在窗前,待雷雨夜或许能听见少年在桥洞下读《人生本草》的梦呓;疑者权当收下片枯叶,夹在书页里权作异乡人的指纹。

这世间道理,本就如蕲春四月的雨,有人等它润土,有人嫌它泥泞。

鸡鸣三遍时,发现键盘边落了只碧色凤蝶,它驮着破晓的天光在思绪上徘徊,最后停驻在那句“我思故我在”,点染成了振翅欲飞的形状。

诗曰:

墨痕点点诉平生,岁月悠悠意难平

年少流离多坎坷,老来回首常心惊

两岸相连情相系,往事如烟笔底耕

跌宕人生皆入韵,且将感悟付瑶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继续阅读
更多
捧场月票推荐票
账户余额 ? 个纵横币
  • 500 纵横币

    1 张月票
  • 5000 纵横币

    11 张月票
  • 10,000 纵横币

    22 张月票
  • 10万 纵横币

    220 张月票
  • 100万 纵横币

    2200 张月票
  • 1000万 纵横币

    22000 张月票

本次打赏100纵横币,随机抽取1张月票

确定捧场
目前剩余月票 ?
  • 1 张月票
  • 剩余全部月票
  • 自定义
目前剩余推荐票 ?
  • 1 张推荐票
  • 剩余全部推荐票
  • 自定义
下载APP
新用户免费畅读7天
扫码下载
下载 纵横小说APP 阅读
意见反馈
繁简切换
客服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