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先生,本次实验将采用全新的量子隧穿技术。"珠江新城实验室的研究员推了推金边眼镜,"通过模拟黑洞事件视界的量子涨落,我们有可能实现..."
"停!"我扯了扯皱巴巴的美团外卖制服,"不就是把我的意识上传到虚拟世界嘛?"手指在保密协议上龙飞凤舞地签完名,"能拿到五十万奖金,就算变成植物人我也认了——毕竟现在城中村的房租都涨到两千了。"
研究员的表情突然变得像吃了鲱鱼罐头,我低头看看自己胸前的"饿了么"工牌,自嘲地笑了笑。堂堂985毕业生,沦落到送外卖,还不是因为被黑心公司坑了赔偿金?要是能穿越回古代,至少能用现代知识发家致富。
"倒数三秒,三..."
我闭上眼睛,突然想起昨天在天河图书馆看到的《广东通志》。要是能穿越到十三行时期就好了,随便卖点玻璃珠都能发大财...
"二..."
等等,实验说明里好像没说会穿越啊?
"一!"
剧痛从松果体炸开,像被塞进了整个珠江口。我听见粤语童谣在神经里回荡,无数数据洪流冲刷着记忆宫殿,最后定格在某个潮湿闷热的下午。
"醒了醒了!"软糯的粤语在耳边响起,"呢条友被雷劈咗仲唔死,真系祖上积德(这个人被雷劈了还不死,真是祖上积德!)"
我挣扎着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西关大屋的趟栊门前,阳光透过蚝壳窗照在脸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虾饺香气。一个穿着蓝布衫的阿婆正用竹扇给我扇风。
"婆婆,呢度是?"我用粤语问道,同时打量四周。青砖镬耳屋、满洲窗、趟栊门,典型的清末民初西关风情。但阿婆腰间挂着的铜牌上分明刻着"隆武通宝",那是南明政权的年号啊!
"呢度系广州府南海县啊!"阿婆拍着大腿,"靓仔,被雷劈憨咗啊?连番鬼话都唔识说了?"
番鬼话?难道我现在说的是英语?我试着说了句"你好",果然变成了标准伦敦腔。
"婆婆,依噶系几几年啊?"(现在是几几年啊)
"隆武二年啊。"阿婆掰着手指头,"你甘嗝记性,连皇帝嗝年号都记唔住?"
隆武二年!历史上南明隆武政权只存在了一年,看来这是个平行时空。我突然注意到街边商铺的幌子上写着"十三行",这不是清代的‘外贸特区’吗?怎么出现在南明时期?
"我叫什么名字?"
"你叫陈治霖啊!"阿婆突然激动起来,"死了,连自己条名都记唔住了。我知你压力大,你阿妈走得早,你阿爸去年被红毛鬼拉去做苦力,依噶就得翻你一个人了..."
等等,我在现代也叫陈治霖!这难道是巧合?还是说...
"婆婆,呢度真系广州府?"
"不然呢?"阿婆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我。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穿越了。但穿越的方式太诡异了,不是车祸不是坠楼,而是参加了一个脑机接口实验?这简直比珠江新城的房价还离谱。
"阿婆,可唔可以比啖水饮啊?"
"水?"阿婆摇头,"珠江水饮咗会O肚,井水要留着做生意。你食碗艇仔粥垫下肚先啦,等阵我带你去码头卖肠粉。"
看着递过来的粗瓷碗,我突然想起现代营养学里的蛋白质含量。这艇仔粥里的鱼片估计还没我的外卖鸡胸肉多,不过总比饿肚子强。
舀起一勺,鲜甜的味道在口腔蔓延。我差点感动得哭出来,这可比城中村的地沟油外卖强多了。
"婆婆,滴艇仔粥系点样做噶?"
"鱼骨熬汤,加鱼片、猪皮、花生..."阿婆叹了口气,"依噶红毛鬼封锁咗珠江口,海鲜都运唔入来,如果唔系你在江边捡咗滴蚝豉,我哋早就饿死了。"
蚝豉!这可是广东的特产,要是能大规模养殖,说不定能解决生计问题。
"婆婆,我记得有一种白色的贝类,埋在滩涂里能长很大..."
"生蚝?"阿婆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你说的是去年红毛鬼带来的那种怪东西?"
生蚝!这可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材,在现代卖得死贵。要是能推广养殖,绝对能发大财。
"系啊!就系生蚝!"我激动地抓住阿婆的手,"婆婆,我哋可以大量养殖生蚝,甘样就唔便再食观音土了!"
阿婆狐疑地看着我:"生蚝系靓嘢,但系我哋呢度养得到咩?"
"得!"我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在滩涂上插竹竿,把蚝苗绑上去,定期清理藤壶就得活。产量比养鱼高十倍!"
"真噶?"阿婆半信半疑,"甘你识养?"
"我甘系识啦!"我拍着胸脯,"不单止识养生蚝,我仲识养珍珠、种荔枝,都系可以赚钱嗝!"
"你条靓仔"阿婆突然老泪纵横,“如果真系得,你就是我哋西关嗝大恩人啊!"
当天下午,我带着全村老少来到珠江滩涂。看着他们用竹竿笨拙地插在泥里,我突然想起现代的水产养殖技术。要是能搞到基因改良的蚝苗该多好,不过现在只能靠传统方法了。
"记住,竹竿要插三尺深,间距两尺..."我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蚝苗要选壳厚肉肥的,每隔三天泼一次豆浆肥水。"
"好似养鱼甘。"一个后生仔嘟囔道。
"比养鱼简单多了!"我笑着说,"生蚝耐低氧耐污染,绝对是我哋穷人嗝救星。"
晚上,我躺在骑楼的阁楼上辗转反侧。穿越到这个乱世,到底是福是祸?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说不定哪天就被清军灭了。但如果我能利用现代知识改变历史...
突然,楼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起身查看,只见阿婆气喘吁吁地跑来。
"弊了!"她上气不接下气,"鬼佬来收保护费了!"
我跟着阿婆来到码头,只见几个穿着红色军装的洋人正在踢翻鱼贩的担子。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腰间别着燧发枪。
"死八婆!"军官用生硬的粤语怒吼,"今年嗝保护费点解仲唔交?是不是想抗税?"
"大人..."阿婆跪下来,"今年你哋封锁咗整个港口,我哋无生意做,实在系无钱啊..."
"放屁!"军官扬起马鞭,"你契爷我唔理你有无钱,听日(明天)必须交够五百两白银,如果唔系我就烧咗你哋嗝骑楼!"
我看着军官离去的背影,拳头攥得咯咯作响。这就是殖民侵略的丑恶嘴脸,百姓连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
"阿霖仔..."阿婆抹着眼泪,"我哋应该点算啊?"(我们该怎么办啊)
我深吸一口气,突然想起现代的直播带货。要是能把生蚝推销出去,说不定能换些白银。
"婆婆,我哋连夜挖生蚝!"我坚定地说,"明天拿到十三行去卖,一定能凑够保护费!"
"可生蚝还没长大啊..."
"没关系,先挖一部分,剩下的继续养。"我解释道,"生蚝的生长周期短,三个月就能收获。"
村民们连夜行动,月光下,一筐筐生蚝被挖了出来。我看着这些青灰色的贝类,仿佛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清晨,我带着几个后生仔挑着生蚝进城。城门口贴着一张告示,上面写着"通缉海盗郑成功余党"。
"这南明小朝廷不是已经灭亡了吗?"我疑惑地问。
"嘘!"一个村民紧张地说,"现在是伪明政权,真正的皇帝是大清的顺治爷!"
我心里一惊,原来这个世界的历史线已经乱套了。南明居然还在苟延残喘,而清朝已经入关了。
"快走吧!"村民催促道,"要是被官兵发现咱们是从西关来的,又要找麻烦了。"
我们来到十三行,把生蚝堆在地上。我扯着嗓子喊道:"卖生蚝啦!高蛋白营养品,壮阳补肾!"
周围的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但没人敢上前购买。
"这是什么东西?"一个买办模样的人问道。
"这是生蚝,也叫海蛎子。"我热情地介绍,"产自深海,富含锌元素,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说白了,就是男人吃了强身健体,女人吃了如花似玉。"
"锌元素?"买办惊讶地说,"这是什么西洋玩意儿?"
"一时半会也说不明白,不信的话,你可以买回去试试。"我掏出一个生蚝,"生吃熟食均可,还能做蚝油、晒蚝豉。"
买办半信半疑地买了几斤。我继续叫卖,渐渐吸引了一些人围观。
"这位小哥,你这生蚝怎么卖?"一个西洋商人模样的人问道。
"五两银子一斤。"我回答。
"太贵了!"西洋商人摇头,"普通海蛎才半两银子一斤。"
"这可不是普通海蛎!"我解释道,"生蚝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长期食用能增强免疫力!"
西洋商人沉思片刻:"这样吧,我买五百斤,你给我送到船上。"
"没问题!"我大喜过望,"不过我需要现银结账。"
"爽快!"西洋商人掏出银币,"这是五百两,算是定金。"
我接过银币,手都在发抖。五百两啊!在这个时代,足够买整条骑楼街了。
"小哥,你叫什么名字?"西洋商人问道。
"陈治霖。"
"好,陈,我叫威廉·霍奇森,以后有什么好东西记得找我。"
"一定一定!"
回到西关,我把银币交给阿婆。村民们欢呼雀跃,终于不用再担心被洋人烧房子了。
"治霖啊,你真是咱们的大恩人!"阿婆激动地说,"这五百两银子,你留着娶老婆吧!"
"阿
婆婆,这钱我不能要。"我推辞道,"要不是大家帮忙,我一个人也挖不了这么多生蚝。"
"拿着吧!"村民们纷纷说,"你救了我们全村,这是你应得的。"
盛情难却,我只好收下。看着手中的银币,我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阿婆,我想成立一个商行,专门推广生蚝养殖。"我兴奋地说,"咱们可以和霍奇森合作,把生蚝卖到全世界!"
"商行?"阿婆挠挠头,"那是啥玩意儿?"
"就是做生意的组织。"我解释道,"咱们提供蚝苗和养殖技术,让渔民们养生蚝,然后统一收购销售。"
"这能行吗?"
"肯定行!"我信心满满,"生蚝这么好的东西,一定会供不应求的。"
当天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写下《生蚝养殖推广计划书》。从选苗、插养到加工销售,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我还设计了商标,画了个戴礼帽的生蚝,旁边写着"陈记生蚝,包你生猛"。
第二天,我带着计划书去找霍奇森。他看后大喜,当即决定投资入股。
"陈,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霍奇森惊叹,"这么绝妙的点子,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这都是小意思。"我谦虚地说,"我还有很多赚钱的办法,比如做蚝油、晒蚝豉、开发珍珠养殖..."
"等等!"霍奇森突然压低声音,"珍珠养殖?这可是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生意,要是被他们知道..."
"放心,我有办法。"我神秘地一笑,"用生蚝培育珍珠,不但成本低、周期短,光泽度也比天然珍珠更好。而且,这可是个暴利的生意,你难道不好好考虑一下?"
霍奇森眼睛一亮:"好!只要能赚钱,我就跟你干!"
我们一拍即合,决定成立"岭南海产商行"。霍奇森出钱,我出技术和管理,利润四六分成。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忙得脚不沾地。既要指导渔民养殖生蚝,又要监督工坊生产蚝油和蚝豉。霍奇森则负责打通海外销售渠道,把产品卖到东南亚和欧洲。
三个月后,生蚝大丰收。看着堆积如山的贝类,我终于松了口气。这三个月来,我瘦了十斤,但心里却无比充实。
"治霖,咱们发财了!"霍奇森兴奋地冲进院子,"光是蚝油一项,就赚了一万两!"
"一万两?"我惊讶地说,"这么多?"
"当然!"霍奇森眉飞色舞,"蚝油的价格只有鱼露的三分之一,而且味道更鲜美,现在连英国女王都在使用呢!"
我突然想到,英国王室说不定是个更大的市场。要是能拿到王室认证,那利润可就不止翻一番了。
"霍奇森,我有个想法。"我沉吟道,"咱们可以给英国女王进贡蚝油,说不定能得到封赏。"
"这..."霍奇森犹豫了,"女王陛下最痛恨奇技淫巧,要是触怒了..."
"放心,我自有分寸。而且,不只是暴利,做得好还能名利双收噢。"我胸有成竹地说。
“我就知道相信你准没错。”
当天晚上,我连夜赶制了一份《关于推广高蛋白海产的备忘录》。用现代营养学理论分析了生蚝对人体健康的益处,还附上了详细的养殖数据。
"霍奇森,明天你乘船去伦敦,把这份备忘录交给英国首相。"我郑重地说,"就说是东方神秘商人的献礼。"
"这能行吗?"霍奇森将信将疑。
"试试看吧。"我笑着说,"成了咱们就飞黄腾达,不成大不了继续卖生蚝。"
霍奇森走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进宫的礼物。除了蚝油,我还设计了一套精美的鎏金礼盒,上面刻着"维多利亚女王御用品"的字样。
三天后,霍奇森传回消息:英国首相张伯伦对生蚝很感兴趣,邀请我去伦敦面谈。
"治霖,你要发达了!"霍奇森激动地说,"首相大人还特意提到,女王最近在为海军士兵的营养问题发愁呢!"
我握紧拳头,心中充满期待。这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